在“与名师同磨课共成长”活动中,我聆听了张老师《圆的认识》后感慨万分,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美!张老师用充满文化气息的、耳目一新的《圆的认识》,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数学文化在他的这节课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那是一种厚重、开阔、深遂、美丽。
张齐华老师的这一节《走进圆的世界》,一改传统教学中“紧扣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用充满个性化的理解,打造出属于他个人也属于新课程改革“学校文化重建背景”下的一块亮丽的文化品牌。
从这节课中让我领略到的不只是张老师驾驭课堂得心应手的大将风度,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探究知识的学者风范,更深刻的是张老师那种始终坚持为孩子持续发展、终身成长的课堂教学理念——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本身这块土地上去传播,其意义不应是局限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而是应通过与学习新知识的结合,在有效的学习进程中让学生获到情感的升华,张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让数学课堂散发出诱人的人文清香,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以下两个片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片段1】师出示信封,师拿出一个圆放进信封里。
师:如果不看,你能从信封中摸出它吗?接着师分别出示信封里的其它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图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圆有困难吗?
生交流想法。
屏幕出示并介绍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师继续出示一些不规则的曲线图形?
师:这些曲线图形是圆吗?
师生操作从信封里摸圆,共同感受圆形是很特别的图形。
屏幕出示:毕达哥拉斯:“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感受】毕达哥拉斯的一句名言,诠释的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全新教学思想。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圆的特征有了理性化的认识,一句短小精悍的名言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与众不同,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
【片段2】生自由练习圆的画法。
师:没有成功画出圆,可能是哪儿出问题?
(师生交流后,师介绍圆的画法。)
师:画出的圆一会凸一会凹这是为什么?你觉得它和什么有关系?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把距离表示出来?(引出圆心O,半径r)
(师生共同研究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
师:有谁知道不用量就知道圆的半径相等的?(师生交流)
屏幕出示:墨子:“圆,一中同长也。”
【感受】张老师善于捕捉教学素材,妙用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同长”不仅是指半径同长,而且还是直径同长,承上启下,过渡流畅,毫无雕琢痕迹;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教育家在数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感受数学文化,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荡涤学生的灵性。
当我们的数学课,不再仅将所谓的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当我们的数学教师,能像张齐华这样,努力的用课堂的精彩来演绎文化的厚重与缤纷,用信息的多向传递与情感的共振,生成起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将“人的全面、全谐发展,真正置于教学的重要位置,何尝不是学生、社会、未来的福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张老师课堂里所透露出来的数学涵养、数学文化,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是学习的结果。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想我缺少的不仅是实践经验,更多的是读书的信念和耐心,少了理论的支持,课堂也就少了味道。欣赏了齐华如许美丽的一节好课,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与思考,愿我的教学实践能从这一节美丽的课中,收获更多。
|